十八年静候
只待上宾
牟德彬,字剑锋,男,1973年出生于四川省富顺县赵家山,从小受爷爷思想影响颇深,初中16岁邀约9个同学发起,后面会员达百人的民间经济组织“农村经济开发协会”目的是,团结致富。
1997年20岁到重庆朝天门开始批发小商品创业,后专业于批发领带,创剑锋领带行,领带品牌,几年之间终炼成全国行业内领带大王。
2002邀同乡邓申伟创建广州红谷皮具有限公司,创建品牌“红谷”,目前:红谷在全国有近1000家专卖店,销售15亿以上。在业界被称为皮具行业民族第一品牌称谓。
2008邀伙伴创建昆明好伊秀饰品有限公司,创建品牌“一秀”,在云南有300多家饰品专卖店,目前一秀品牌在饰品行业,被业界称为“云南饰品王”。
2003年开始筹建“牟三爷酒业有限公司”,窖藏优质酱酒为牟三爷,酱酒品牌备粮。2017年8月,窖藏十年以上酱香白酒品牌“牟三爷”横空面世,牟德彬一生专注用情于“三爷”的精神传承传播。
牟德彬几十年专注商业模式的探索,专长于消费品行业创建自主民族品牌。牟德彬以利他惠已,守正出奇的经商经营之道,以反朴致诚为做人之本,曾成功培育出国内知名皮具品牌:红谷;饰品行业:一秀等全国知名品牌,经百炼千锤,终成一代商业精英。
而牟德彬所有传奇的伊始,都离不开一个人的精神教导。这个人,就是牟德彬的爷爷——牟三爷。而有关于三爷的那些故事,就要隐藏在牟德彬这一份颇有经历的人生履历中了。
几十年前的沱江,冬日,寒风呼啸。
清晨五点多,天还未亮,十多个十四五岁的孩子,光溜溜地接二连三地扑进沱江。他们在刺骨的江水中嬉戏打闹,欢声笑语满江,但都顽强坚持着。半小时后,孩子们齐齐上岸穿衣,背起书包去上学。
这令人咂舌的一幕发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参与者是一群才上初中一年级的孩子,领导者是当地的孩子王牟德彬。而他成为孩子王的原因正是源于他印刻在他骨血里的“信念”。
牟德彬的爷爷常常告诉他——“达则兼济天下”,年少的牟德彬将这句话反复琢磨后,变成了烙印在精神里的印记。
1989年夏,念初三的牟德彬在《半月谈》上看到了华西村致富的模式后大受启发,他意识到独家独户的小农经济弱不禁风,只有团结起来,才有出路。于是他组织同学们,本着团结互助、共创共享的原则,成立了“农村经济资源研究开发协会”,大家一致推举牟德彬任会长,那年他才16岁。
团结就是力量,六七十位同学,一块两块的资金募集,农村经济资源研究开发协会一成立就有了800多元的经费。这在当时是个天文数字。所有的钱大家都放心地交给了牟德彬保管,再根据协会商讨的项目规划,统一支配。
根据实际情况,协会确定了种葡萄、养鱼等项目,但周期长,经济实力和时间都并非这群还在上学的孩子们所能承受的,不久,协会自然解散。
在协会的散伙饭上,牟德彬即兴赋诗曰:“好男儿志在四方,为了梦想去闯荡。筹砖备瓦修高楼,相见之时货满仓。” 牟德彬这首与文学无关的、纯粹通俗易懂的诗歌其实已点亮了爱和恨、忠诚和不妥协的长明之灯。其后来的若干成功,在这里已隐现端倪。
1990年夏,牟德彬离开赵家山。经历过修铁路、抬钢轨的磨练,用身体承受着挑战。
每当倦怠时,他总会想起爷爷温和的面庞:孩子,天将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劳其筋骨、饿其体肤……
经历过生活的打磨,牟德彬外表未变多少,内里却锻造出了一副刀枪不入的钢筋铁骨,是以坚韧也。
1994年,牟德彬只身一人转战重庆,创富传奇就此拉开序幕。
1995年,牟德彬独立门户,以“剑锋”为名创造了“剑锋”领带行,并用“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的精神来激励自己。
与当时,普通生意人的思想不同,利他。是他经营哲学的基础,牟德彬认为经销商是他生意的根本支撑,只有团结他们,帮助他们,扶持他们,让他们生意做好,才有了活水之源,才能形成共同进步的良好局面。
经过认真分析后,他才猛然意识到:当年“农村经济资源研究开发协会”的宗旨“团结互助、共创共享”就很对口目前的现状。于是,牟德彬迅速提出了一项公司经营的根本原则,那就是“把经销商当朋友、把经销商团结起来共同发展”。
在此基础上,牟德彬率先采取了风险极大的“接电话就发货”的策略,只要经销商一个电话,就按他们的要求发货,想客户所想,急客户所急,“经过不断的学习和思考,“剑锋”领带行的生意越做越好。
通过“掌握真实情况,加以思考分析,然后制定战略,最后高效实施“28字箴言,牟德彬探索出了解决问题的法宝:要站在客户、消费者和他人的立场看待问题,才能找到问题的关键所在。这一法宝让他在未来的发展中遇到问题总能圆满解决,最终促使企业顺利发展。
到了上世纪90年代,品牌战略被很多企业广泛采用,收获颇丰。
“靠品牌的支撑,没有生命的东西被赋予了生命力,便有持久和长远的价值,打造了自己的领带品牌,用品牌支撑生意,是我们发展的必走之路。”牟德彬在深入研究分析市场需求后,亲自选定畅销领带的款式、颜色、 质料,注册“剑锋”商标,找厂家按他的要求生产“剑锋”领带,专属牟德彬的领带品牌就此诞生了。
一步领先,步步领先,商战不容懈怠。在其他商家跟风打造自己的领带品牌时,牟德彬又开始了新征程……把库房变成展示厅,树立直观而值得信赖的品牌形象,是牟德彬在品牌建设中的另一创新之举。
从“坐商”到“行商”,牟德彬想客户所想,大商精诚,但“精”的后面,更多靠“诚”。
商业竞争是残酷的,而牟德彬逆水行舟,载诚抵岸。究其原因,亦少不了年少时听爷爷念叨的那些话:德彬,人当“以诚载德”,“人止步于满足,后勇于虚怀”啊……
朝天门的故事或许到此就结束了,而另一边,红谷里的传奇正在冉冉升起。
牟德彬成为“朝天门领带大王”时,其妹妹和妹夫在朝天门做皮具批发生意,皮具行业因此进入牟德彬的视野。他发现人们对皮包、钱夹、皮带的需求远远大于领带,发展空间非常巨大。而当时国内还没有一个很知名的皮具品牌,经过周密的分析后,牟德彬奔着理想呼啸而去。
2001年,牟德彬邀约同乡邓申伟、邓申平兄弟和他的妹夫,合伙在昆明机场附近开了小型皮具厂。2002年,这个小厂发展为红谷皮饰有限公司,后更名为红谷皮具公司,主要生产皮包、钱夹、皮带等皮具,牟德彬任董事长。
一开始,公司就提出了“建厂加建店”,从生产到终端“一条龙”的发展战略。2002年,按照既定的战略部署,红谷在昆明成功开出几家专卖店。从2004年开始,红谷跨上了快速扩张之路,短短一两年时间,红谷专卖店在中国遍地开花,很快超过一百家。但繁华之后,牟德彬开始思考:“为什么产品的规模上去了,整体利润却不高,发展依旧缓慢?“
一个偶然被他捕捉到了。
2005年7月的一天,牟德彬到合肥进行市场调查,在长江中路偶然看见一个皮具专卖店。
这家店只卖皮带、钱夹和小件皮具,而且价格较低,商业嗅觉灵敏的牟德彬眼前马上一亮。牟德彬认为:如果在这种商业模式之上,只要能对它的品牌概念优化提升,一定是新的机遇。
为此,他准备推出新的品牌,专卖皮带、钱夹和小件皮具。
接下来的一个月里,红谷调兵遣将,整合资源。品牌定位、品牌形象设计、设计产品、联系厂家定做、找店铺、装修一切有条不紊。就这样,“曼蒙特”品牌在两个月内诞生了。正如牟德彬预测的一样,曼蒙特皮具专卖店一开业就广受欢迎,当天销售就突破2万元,第一仗大获全胜。紧接着,曼蒙特专卖店进军全国,为红谷的更快、更高、更远发展获得了资本。
从发现商机,到制定措施,再到实施决策,雷厉风行,在一年内就大获全胜。牟德彬靠他的超前意识,整合资源、创生奇迹,书写了一个商业神话。
显而易见,曼蒙特是红谷发展史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自此,红谷大发展势如破竹、势不可挡。
随后,赶着2008年的美业大潮,牟德彬邀伙伴一起创建了昆明好伊秀饰品有限公司,创建了饰品品牌“一秀”。延续一贯的“仁义“精神,目前,一秀品牌已经在云南开设300多家饰品专卖店,被业界称为“云南饰品王”。
在商海里沉浮这么长时间,牟德彬不仅仅有着一套成熟的企业运作方法论,还形成了以“真诚、团结、创新、担当、共享”这十个字为核心内容的企业文化体系。他把这个体系命名为“家·伙伴”。
在这个体系中,企业是员工温馨和睦的家;员工都是家的一份子,是同甘共苦的好伙伴。在这个体系中,所有的人都团结互助,敢于担当、勇往直前,因为他们是为了家人,为了自己在奋斗。“家.伙伴”的理念让企业文化变成有型可触,有力可感,显然,这种建立在亲情文化基础上的企业文化显示出了无与伦比的生命力,剑锋领带、红谷、一秀等企业的成功均证明了这一点。
“历史证明,唯有优秀文化才能流芳百世。如果企业没有适应时代的优秀文化或被破坏,那就意味着企业的精神支柱坍塌了,在这样的情况下,再强大的企业也是纸老虎,所以我们要像珍惜生命一样呵护我们的企业文化。”牟德彬说。
“那么,为什么会形成这样的企业文化呢?“当笔者抛出这样的问题,这个一直豪爽笑着的汉子表情慢慢变得温柔。
“十年树木,百年树人,你知道牟三爷吗?三爷是一个人,同时,也是一种精神,一种文化,一种传承。”
历史匆匆而过,洗刷了时间的印记。而在牟氏宗亲的心海里,有一个地方,由始至终都不敢忘却,经由历史洗刷,却惠然如新,它就是牟氏庄园。
有父辈说,牟氏一族是火神祝融的后代,分为名宦公牟与铁口牟两支,薪火相传,而牟氏,亦传承了火神祝融的精神——“坚韧、义气、助人、真诚、诚信“,而在牟氏的诸多后辈中,其中有一人,敢为人先,当将牟氏精神发扬光大,却又不自知。
这人,便是牟三爷。
所谓三爷,顾名思义,是指在兄弟中排行老三,牟三爷本名牟泽林,是牟德斌的爷爷,他,普普通通,但同时他又有那么一点“不一般”,因为邻里乡亲都说:“有困难,找三爷”。
“有困难,找三爷。”这句话若放在人人喜乐富足的现代似乎没有什么,末了也会被人尊称一句“慈善家”,但倘若放在那个饥寒交迫的年代,便是一件举足轻重的事情了。
牟三爷一生匠心,德行并重,在上个世纪的中国举国维艰的时刻,为了家人一口水饱,寒冬凛然的腊月里,他光手光脚在田里干活刨食,手脚全是脓血冻疮,在这样的天气里,连疼痛都觉得奢侈。
家人看着心疼不已,他却觉得一切皆是应当。当田地里的食物已经不足以果腹时,他想尽一切办法赚钱,外出做苦工、熬红糖、弹棉花,因为经常干到深夜而导致视力下降,世界一片模糊。
在各扫门前雪的艰苦岁月里,三爷从未忘记祖训,谁家有苦难,只要被他看到,总免不了伸出援手,家人尚未吃够,他苦累自己,另谋方法,首要还是先将救命的红薯粥分给别人吃。有过路乞者求助,他亲切的邀人入户居住,管吃管住,且不收分文。
饥寒交迫的年代,人们面若菜色,话都尽量少说以便节省体力,可每每谈到牟三爷,即便是村子里最少言寡语之人,也要不由自主的夸赞两句。
“厚德载物,恩泽润物”便是赵家山晚辈对牟三爷最真实的评价。
邻里间有了什么矛盾,他总是出面主持公道,劝大家和睦相处,是为助人;对村里的晚辈和自己的孙子牟德彬,三爷时常用“百善孝为先”“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济天下”等道理来教育他们,告诫他们做事要有胆量敢担当、有信心敢创新,有孝爱知善施。他常对牟德彬说:做人要忘记别人的感恩,但要记住感恩别人。
即使到了90岁的高龄,他还用自己刚学会的手艺,编兜送人。2009年,三爷90大寿。全国各地很多亲友都回到他身边。牟德彬策划了纪录片《我的爷爷》,让大家分享了爷爷的“孝,德、善”思想,朋友们都向牟德彬索取这部片子,把它当做子女和企业员工的道德教育片。
片子里承载着“孝、德、善”,承载着“义举”,承载着青年时期牟三爷的送的每一碗红薯粥和晚年垂暮的他所制作送人的,一个个小编兜。
在牟德彬的眼里,三爷不仅是自己的长辈,亦是一种精神的体现,也许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三爷:
他或许是雨天递给你伞的过路者;他或者是在你艰难时帮助你的友人;他或者是教会你做人道理的的父母亲朋……不可否认的是,如今“三爷”已经成为一个代名词,坚韧、义气、助人、真诚、诚信…..等精神的代名词。
百年薪火,代代相传,现在,“三爷”又成为了一种文化,商海里沉浮几十年的牟德彬,现在想将这种文化一代一代传递下去,让更多人了解“三爷”,传承“三爷”。
2003年,牟德彬开始筹建“牟三爷酒业有限公司”, 2017年8月,窖藏十年以上酱香白酒品牌“牟三爷”横空面世,从此专情于“三爷”的精神思想传播。
幼年的牟德彬在三爷的教导下有了“达则兼济天下”的雄心,这种积极而达观的态度在以自我完善为基础的教条下,绽放出了理想之花。他的自我完善基于“正心、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时,成为了真正有骨血有肉的仁义化身。
正是基于此,才有了今天这篇记事。才有了,十八年静候,只待上宾的“牟三爷”出现。
百年薪火,代代相传,爷爷老家屋后经年累月、一斧一凿开挖的山洞,窖藏着牟三爷美酒,这个山洞里,藏着爷爷的汗水,藏着爷爷对家人无私的爱护,亦藏着爷爷的精神。
时至今日,十八年已过,酒里沉淀下的,不仅仅是茅台丰富口感,那清冽中蕴含的,亦有牟三爷的精神印记,如此陈酿,唯有懂得人方可品味。
品酒如人生,这一口,尝到的不仅仅是酒,亦是一种精神标签,一种文化。
牟三爷,只待上宾。